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省实老三届

★感恩省实,难忘省实,我们共同度过的校园生活★

 
 
 

日志

 
 

回乡扫墓(朱颖启)  

2017-03-28 19:25:06|  分类: 佛子影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回乡扫墓

 

三月,春光明媚,风和草翠,正是踏青扫墓的时候。

扫墓,广州人叫拜山,台山人叫行山。3月27日,我和二哥,四哥四嫂,驱车回台山行山。

我的家乡台山市附城淡村海潮村,过了台城走20公里,过水西桥就到了。

村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村中青砖老屋排列整齐,我们的祖屋就在村里第一排第一座。村后不远处的河边有一个挖河沙的工场,沙场老板为了运沙方便,去年出资把村边到公路的黄泥路改成水泥路,还顺带重铺了晒谷场,平整宽阔的水泥晒谷场足可以摆一百几十桌酒席。只是海潮是典型的侨乡小村,为数不多的村屋早已十屋九空,原村民多数已移居美国、港澳、省城、其他珠三角城市或者台城,村中的留守人可能不足10个,且多是老人,这个漂亮的晒谷场不知何时才能派上用场。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1.最左边是我们的祖屋,右边是重铺的晒谷场,村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村后的水田已插下嫩秧,一片生机盎然,据说多数是交给一些广西来的农民承包了。本地人种田没出路,要由外地人打理,不知这算不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2.田里已插秧,右上角就是沙场

 

村头的埗头,已有百年历史的两根石柱还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海前三合水,潮外一台山”(题图)。小河流向三合镇,流向省城。学龄前我就曾跟着同村的晃叔,从广州坐运货的摇橹小篷船回乡见爷爷嫲嫲,小篷船咿呀咿呀地摇了半天一夜,一直摇到村头才泊靠埗头让我们下船。住了一个月后回广州,结果满口台山话把几个哥哥笑弯了腰。这副藏头联对仗工整,艺术地描述了海潮村的环境和地理位置。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3.母亲带着大姐与二哥在埗头的老照片

 

村尾同样历史的石柱小牌坊,也镌刻着一副对联:“海涵旭日红光现,潮起春风紫气来”。这副藏头联寄托了先人对村子和村民的美好祝愿。相信村头村尾的对联,都是出自村中秀才的手笔。不过,从艺术性来说,前一联更优。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4.村尾的对联

 

爷爷和村中许多村民一样,早年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美国打工,后来回乡盖房子,还用积蓄供父亲读书一直读到北京中国大学毕业。正是爷爷这一英明决定,使我家树立了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好家风。父亲虽然收入并不丰厚,但也想尽办法一直让5个子女不断读书。大姐、二哥、三哥均在“文革”前大学毕业,三哥还读了研究生。我和四哥因“文革”耽搁,没能在最佳求学时期读上大学,可后来均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补回接受高等教育一课。许多亲友都说,你们的父亲一辈子没有多大的成就,可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把5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大学生。这种好学家风,一直延续到我们的下一辈,下下一辈。

祖屋祖先神台有一副对联:“香烟篆出平安字,灯蕊生成富贵花”。我更愿意把它改为:“香烟篆出平安字,灯蕊生成知识花”。

屋顶的明瓦,透进几缕阳光,照着地下的厅堂和二楼的祖先神台,我们仿佛走进时光隧道,感受着先人的艰辛和努力。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5.屋顶的明瓦,透进几缕阳光

 

大姐、二哥和三哥都在故乡的小学读过书。好多年前,我曾在祖屋的书桌抽屉里,找到三哥小学四年级的一篇作文。一读之下,自叹弗如。三哥小学四年级时的作文,就已经比我中学时写的还好。怪不得三哥后来能成为中山大学中国戏曲史著名学者王起教授的得意门生,还成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戏曲史研究专家。

这天在祖屋里,我和四哥还发现好几本厚厚的英文书,不知是那位先辈留下的。祖屋蕴藏了先辈深厚的文化积淀,值得我们及我们的后辈好好发扬和传承。

我家的祖坟在一个小山坡上,山头遍植桉树,一片翠绿,前面是一片水田,视野开阔。二十多年前,我们把祖坟建在这里时,整个山头只有我们一座坟。后来村民觉得风水好,纷纷仿效。可我左瞧右盼,觉得还是我家的祖坟风水最好。

 

回乡扫墓(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6.我家祖坟面对的环境

 

回乡扫墓一日,竟生出如斯感慨,聊记下来,并也作一联,算是对先人的感恩祭文。

海阔涵容游子意,潮平慰藉故乡愁。

 

                   (二)班  朱颖启

  评论这张
 
阅读(45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