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省实老三届

★感恩省实,难忘省实,我们共同度过的校园生活★

 
 
 

日志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2017-07-09 17:40:17|  分类: 欢乐共享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

 

清江发源于鄂西利川长岳山,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婉延而下,自西向东流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于宜都入长江,全长400多公里。长阳境内100多公里宛如一条蓝色的飘带,更是一幅迷人的画,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是画廊”之说。

我们乘车到达景区大门。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1.-02.

 

船开了,观赏两岸风光。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3.

 

清江两岸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满目苍翠。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4.-06.

 

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截断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的主体建筑——隔河岩大坝。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7.

 

水静谷幽,山峰陡峭,处处皆画。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8.-09.

 

图中绿色的山丘像不像一端坐的佛像?这就是清江上的一个著名景点——清江坐佛。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0.

 

转眼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江面上留下微波荡漾。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1.

 

洞穴星罗棋布。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2.

 

两岸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3.-14.

 

天生一个仙人洞,洞里会否有神灵?请看后文的交代。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5.-16.

 

江面上游船往往来来。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7.

 

武落钟离山是清江上四面环山的小岛,这是巴人发祥地,是他们的圣山, 他们的祖先就出生在这山上的赤穴中。

巴人发祥武落钟离山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8.

 

游船靠岸后,沿着石阶走上去不久就到达山门。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9.

 

入门西行,我们便徜徉于巴人的历史文化中。

这里就是巴人文化广场。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20.

 

这是纪念廪君的白虎堂。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21.-22.

 

这就是廪君雄姿威武、吹响号角、掷剑称王的塑像。廪君称王后,嫌钟离山狭小,便率领五姓巴人,沿清江而上,开疆拓土。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23.

 

广场上有一幅长长的壁画,介绍了巴人部落在廪君带领下,不但开疆拓土,还开发治理清江,土家人认为他有大禹之德,把他尊为向王并在他的带领下建立巴国。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24.-26.

 

武落钟离山的门楼。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27.-30.

 

沿路拾级而上,两旁都是农家菜馆,吃的是山珍河鲜。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1.

 

看到农家菜馆,不禁回想起游船前的午餐,这是几天来最令人回味的河鲜宴啊!天然原始的河鲜就是不一样。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2.

 

到了这幅壁画,细看一下,壁画里画的是武落钟离山的地貌风光,峰丛陡峭壮观。感觉有点累啦!还是不再前行原路返回吧!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3.

 

上山的同伴不久也回到船上,他们一路登高看到了什么呢?看了照片就知道,虽然累点也值得。

这是钟鼓楼。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4.

 

这个长廊式的亭子很有土家建筑风格,背后绿树环抱而前方两颗红叶树的映衬下更显妖娆。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5.-36.

 

从地图上来看,这该是白虎亭了吧?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7.

 

在这里俯视清江,群峰叠翠雾漫漫,一湾碧水绕仙山。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38.-39.

 

抬头仰望最高处就是纪念廪君的向王庙了,海拔300多米,他们都来不及登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0.

 

武落钟离山融自然风景与民族文化为一体,是人们探奇、揽胜、怀古、寻根的好去处。

游船继续前进,不久到达另一个小岛——仙人寨。导游反复说明,是从这个码头登山,沿着山路往前游览后在另一个码头重新上船,同时还说我们这班船是今天最后一班了。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赶上,就要在这小岛上做一晚深山野人,太可怕了,我决定不上仙人寨,随船到达另一个码头等候。上山的团友们大约一小时就回来啦!看看他们的照片,听听他们说的故事,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

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不畏艰险往前走,真佩服他们的勇气和体力。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1.-43.

 

野弥猴成群,有提示牌,不要挑逗野猴,以免危险。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4.-45.

 

寨中有奇洞,名曰“仙人洞”。大家可要知道,这个仙人洞就是我们刚才游船经过看到的那个山上的大洞了。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6.

 

洞中端坐佛祖金身塑像。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7.

 

善男信女忙着装香礼佛。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8.

 

这里是长阳古“巴人”遗骸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古“巴人”遗骸的地方。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49.

 

俯视清江,真乃“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50.-51.

 

傍晚时分,江面反射日落余晖,更显朦胧之美。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52.-53.

 

游船历时四个多小时,航程终于结束了,我们登上码头,沿路走出大门,我们看到每座大门的正上方都有白虎像,白虎是土家人的图腾。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54.

 

穿过长长的半月形隧道。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清江画廊美不胜收(卢迪娴)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55.-56.

 

三百里的清江画廊,境内峰峦叠嶂,岛屿星罗棋布,灿若绿珠。犹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人称清江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看来并不过份啊!

 

                    (二)班  卢迪娴

  评论这张
 
阅读(61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