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省实老三届

★感恩省实,难忘省实,我们共同度过的校园生活★

 
 
 

日志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2017-09-09 23:01:24|  分类: 佛子影痕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

 

为配合张桂光书法展览,广州艺博院9月9日下午举办了一个“专家带你看展览”公共教育活动,请张桂光教授与观众讲述书法艺术,让观众与名家交流,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了解。

我和几位校友参加了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在写这篇小文之前,我考虑过怎样称呼张桂光先生。他是省实六五届校友、华师大教授、省书协主席、书画界多称他先生。叫校友?教授?主席?先生?好像我叫起来都不够贴切。对!老师,叫张老师最稳妥了。一来,他确实是老师;二来,老师是当今最时髦的尊称。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叫老师多应节啊!于是,我在展馆现场和本文中,都称呼他张老师了。

虽然活动开始前,下了一场雨,但来听课的人热情不减。我两点50分到艺博院展馆时,大堂里已有一群小朋友在那里练字,他们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听名家的课的。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1.-02.活动开始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现场练字

 

3点刚过,张老师精神饱满地来到现场,他首先来到小朋友中间,向他们讲授了执笔的基本要领。我留意了一下,认真听讲的,不仅是小朋友,有位婆婆也在拿起毛笔模仿张老师的执笔姿势。关于这位婆婆,我下文有进一步的描述。这里先卖个关子。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3.“执笔姿势要正确,中间要塞得下一个鸡蛋,这样才能运笔自如。”张老师耐心地向小朋友讲解,连大朋友也听得入神呢!

 

张老师的讲课,是带着观众从头到尾看展览,讲述每幅书法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其中的故事,这样比在课室打幻灯上课更有现场感,容易领会,且亲切多了。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大概近二百人,不亚于娱乐界追星族。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4.-06.近二百观众静静地听张老师讲解

 

张老师讲解的第一幅作品,是摆在展厅第一幅位置的甲骨文书法,内容是为省实七十五华诞而创作的对联。张老师介绍了对联的内容后,特意提高声音向观众说,今天,我的高中同班同学梅玲就在我旁边,还有几位省实校友也来了。顿时,我们几位校友一股“我以省实为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7.张老师特意向观众介绍省实同学梅玲

 

张老师就任书协主席后,一再强调自己是位业余书法家。因为他的专业是古文字学。但正因为张老师是学者型的书法家,所以他的书法更显文化底蕴,他的篆书更显古文字功力。他在讲解中多次强调,篆书要讲究结构,要有金石味,笔力要到底,不能虎头蛇尾。

在讲到颜楷时,张老师说,要体味颜楷的使转顿挫,行笔要利落自然,骨架开张。像折弯勾要完成三个动作,时下有些人贪图省力只做两个动作,结果是了无生气。

在谈到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时,张老师强调,首先是传承,在较全面掌握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他说,学习书法要像进少林寺学功夫一样,要学精学透,出来要从木人巷打出去,这样,你就算学有所成了。

张老师精辟透彻、入木三分、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书法艺术的普及。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参加过广东书法家林少明老师任教的书法学习班,林老师当时不到五十岁。他说,广东有很多老书法家,他们功力深厚,称得上是书法家,而我们这些中年人,功力未够,不能称家,我建议称书家,少一个法字,以示与老先生们的区别。照林老师的说法,我想,书法家大致可分三类,由初级到高级是书家、书法家,学者型书法家。而张老师,毫无疑问是第三类书法家。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8.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观众中,除了小朋友、中青年人、年轻的老人外,还有几位耄耋老人。她们因为年纪大了,中途坐在椅子上歇歇。我看到其中一位就是在图3后排跟着张老师执笔的老人,于是走过去搭讪。原来,她们有三人,都80多岁了,在军区的老人大学上书法班,慕名前来听课。她听我说是张老师的校友,羡慕地说,那你书法也一定了得了。我说,惭愧,我的书法一定比不上您老人家。因为我练书法没您勤力。她们又小小声地问我,张老师多大了?我说,1948年出生的。她们都笑起来,啊,还是后生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09.耄耋老人也是张老师的粉丝

 

张老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故事,而他也向观众讲述了其中几个。

下面这幅《诗寿千春》篆隶楷中堂,左边用秦隶书写的是省书协名誉主席陈永正先生59岁生日时的自寿诗,右边用金文书写的是张老师59岁生日时和陈先生的诗,中间朱液小楷是两诗的释文,左右两边以朱液用不同书体抄录的是全国各地38位诗人给陈先生这首名作的和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作品。张老师还特别说明,陈先生是非常著名的诗人,在诗坛的地位很高。他说,曾经有一本书收录了20世纪中国的108位著名诗人的业绩及作品,按梁山好汉的座次给予排名,陈先生排名第27立地太岁阮小二,而饶宗颐大师排名第26混江龙李俊。张老师还说,108人中,现在只剩下4人了。除饶陈外,还有两位是外省的诗人,他们的排名都在饶陈之后。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0.《诗寿千春》中堂,下面陈列的,是张老师主编的《商周金文辞类纂》

 

1973年,“文革”期间的第一次省书法展,张老师以鲁迅诗行书条幅令观众注目。陈永正先生评曰:“其体格于宋高宗之外,还略显黄山谷、赵孟頫的端倪。”张老师说,当时不知工作人员怎么弄的,我的这幅作品竟然放在展厅的第一位置,这不打紧,旁边还有商承祚、容庚等大家的作品。于是,很多观众不知就里,以为我也是前辈大家。有一群经常在一起活动的顺德大良的书法爱好者给我写信,请教我一些书法上的问题,寄来作品让我点评,我也老实不客气回信直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省书协有一次到大良活动,我与当地的一位书法家交换名片,“你就是张老师呀,我们认识很久了,只是今天才见面。”他惊讶地说:“你保养得真好啊!”那时,他已70多岁,我才40多岁,他以为我是与他同年代的人,所以说我保养得好了。说到这里,张老师也忍不住和观众一起笑了起来。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1.令张老师在省展,继而在书坛扬名的作品

 

张老师从1961年冬起,师从李曲斋先生,在李先生指导下,对宋高宗《千字文》做了认真的临摹学习,并于1964年以行书条幅入选省书法展,年仅16岁,在书坛崭露头角。展馆里也有一幅1964年创作的自书减字木兰花行草条幅,上次参观时我以为就是这幅入1964年省展的,今天再问张老师,原来入选的是另外一幅行书条幅。于是纠正了我上次写的参观小文的一处事故,也算是一个故事吧。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2.张老师16岁创作入选省展的不是这幅作品,不过书写风格和功力应该是一样的

 

展馆里有一幅魏碑:《爨宝子碑》集联,上次参观时,我们就发现上下联挂反了。这次,校友林光照问张老师,张老师答,是反了,不过工作人员说,要开柜子的锁,手续很麻烦,所以就算了。

在艺术与麻烦的较量中,艺术败下阵来。我想,如果经手的工作人员酷爱书法艺术,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3.看着扎眼的挂反了的对联

 

张老师近一小时的讲解结束了,关于张老师作品的故事也就讲到这里。当粉丝们簇拥着张老师走出展厅时,我对梅玲师姐说,你跟张老师说说,我们校友合照一个。因为人不算很多,且没有记者的“纠缠”,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当我们走到背景板时,大批观众也跟了上来,于是,张老师和大家分别合影,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又一次展现了他没有名家架子的一贯的亲民作风。而我们,也弥补了上次参观没与张老师合影的遗憾。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4.讲课结束,很多粉丝仍然跟着张老师问长问短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听古文字学专家讲书法(朱颖启) - 广东实验学校 - 省实老三届

15.-18.张老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合影要求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有女粉丝向张老师送鲜花祝贺。让我们也借她们的鲜花,向张老师道一声:谢谢您不辞劳苦为我们讲课,祝您教师节快乐!


(二)班 朱颖启

 

题图:省实校友合影,右起:吴卫国、梅玲、张桂光、朱颖启、关泠、林光照。涂玲玲也有去听课,但有事早走,失去了与张老师合影的机会。

  评论这张
 
阅读(354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